28投行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0|回复: 0

联众信息:“医院版”的荣大,医院之家比券商之家更适合IPO吗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113

帖子

3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3
发表于 2022-10-12 15: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lain.proust 于 2022-10-12 15:16 编辑

一、“医院”版的券商之家,荣大IPO无奈撤回之后,发行人能否顺利过会!

公司聚焦医疗信息化领域,为医疗管理部门、医院等提供无纸化病案、DRGs 绩效考核及其他医疗软件和服务,主要包括数字化病案服务、DRGs 质量

评价(平台版)服务、DRGs 绩效分析(院内版)软件和服务、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

报告期各期,发行人无纸化病案业务中数字化病案服务业务(病案翻拍)实现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8.47%、63.48 和62.12%。

发行人营业成本中约70%为人工成本,外购服务各期超过10%,整体占比呈波动趋势。

发行人主要人员为生产人员,2021 年生产人员数量占比为88.38%,平均薪酬5.95万元,其中数字化病案制作人员平均薪酬4.79 万元。在无纸化病案领域,发行人是行业内较早使用专业制作系统替代传统高速扫描仪进行病案数字化制作的企业。

发行人主营业务就是给医院搞病例电子化的,然后顺道还搞点什么考核系统啥的,反正病例电子化业务占比70%。

嗯?这业务模式,这收入结构,这业绩规模,这骚操作,感觉怎么就这么熟悉?

再一看,这不就是“医院”版的荣大吗?妥妥的医院之家啊。

对于一个对医疗体系几乎一无所知的人来说,看着发行人解释病例有多么重要,是每个医院的核心资产,自己研发的什么算法和系统多么先进,发行人为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感觉说的还挺有道理的,发行人业务也挺有技术含量且缺一不可。

那荣大呢?券商的工作底稿也很重要啊,要是没了也是要判刑坐牢的。荣大人家科技公司搞得数据搜索难道就不要算法,帮券商搞得项目管理系统不是也很先进?为什么荣大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二、经营业绩不算出色,2022年1-6月大幅下滑,大规模的退休返聘人员降低了整体人工成本

2019年-2021年,发行人的主要财务信息如下:
1.png
2022年1-6月,发行人主要经营信息如下:
1.png
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发行人各项业务在手订单金额合计14,590.92 万元。发行人预计2022 年全年营业收入较2021 年上升3.43%至26.41%,扣非后净利润变动幅度为18.63%至44.99%。

报告期内,公司退休返聘人员、兼职人员主要为翻拍员、现场管理人员及打

包员,该等退休返聘人员、兼职人员均从事数字化病案制作服务,其各期薪酬支出均计入各期生产成本;该等休返聘人员、兼职人员薪酬均基于工作量而非工时进行计算,对于超额完成部分,公司将给予超产提成。

公司退休返聘人员、兼职人员报告期各期的月均人数及薪酬支出情况如下:
1.png
1.png
在审核中,发行人也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科技含量,以证明自己满足创业板的三创四新的定位。关于创业板定位,除了定性的分析,更重要的需要定量的数据,比如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

发行人报告期内6000万元的净利润规模,相对于发行人对业务模式和主要业务内容,其实并不算出色,而2022年1-6月因为疫情原因更是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就算业绩波动还有外部因素影响,那么大规模的退休返聘人员,还是帮助发行人节约了不少的人工成本。还有,为什么可以招聘那么多返聘人员,还不是因为发行人的业务对于员工的自身素质要求并不是那么强制,要求那么高?

三、合规经营和内控规范,行业发展的通病,企业IPO的隐忧

发行人说明,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涉及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

报告期内,发行人存在向数字化病案服务客户提供仓储服务的情形。

DRGs 数据分析服务的模式下,医院通过软件上传数据,公司在医院现场或远程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结果,公司仅可能接触统计后的数据结果。

报告期内,发行人营业外支出金额分别为13.95 万元、36.26 万元和584.90 万元,2021 年5 月发行人补缴以前年度增值税滞纳金450.97 万元,导致2021 年营业外支出增加。

供应商四川青岩实际控制人王攀为员工避税借用发行人现员工王江银行账户现金发放少部分现场制作人员的加班工资。发行人前员工甘锋系公司云南销售,为规避个人所得税,与云南灿碧(公司项目合作方)私下合作。2019年末及2020 年末发行人对甘锋的其他应收款-个人往来款/备用金为148.26 万元和178.18 万元。

荣大当初IPO的时候,其中一个很大的争议就是在于经营的合规性,那么对于发行人来说,客户主要是医院,又如何能够真正做到清白透亮呢?

荣大IPO的时候,不管是整个投行圈子包括审核机构都有很多非议和苛责,那我们能够对这次审核的企业做更多分析吗?

难道就因为我们作为投行圈的人对荣大太熟悉了吗?因为太熟悉所以感觉什么都不好,感觉哪里都是缺点,啥啥都不是。

因为对另外一个模式和业务几乎相同的企业,因为不了解不熟悉,觉得就是那么神秘绝对很是牛逼,哪里都好,浑身散发着不可抗拒的光芒!

呵,像极了爱情!

按照发行人的经营状况以及注册制的审核理念,过会还是大概率事件。在恭喜发行人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对不起荣大,前段时间你撤材料,我有点太大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28投行论坛

GMT+8, 2025-4-21 23:43 , Processed in 0.0776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