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投行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8|回复: 0

到底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做保理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15

帖子

4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1
发表于 2022-10-12 15: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大家眼中的保理VS保理人眼中的保理

能熟悉保理的中小微企业,大多是强势甲方的上下游。因为强势甲方做为核心企业,通过将自己的信用输出,惠及上下游的同时沉淀更多的现金流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这是初期最接地气的原因之一。这时候的保理在中小微企业眼中是一个放款机构,可以提前将应收账款变现,即使要支付一定成本,这笔账也是划算的。这真是个双赢的局面啊。

保理人眼中的保理,是以核心企业确权(确认这笔应收账款真实)的情况下,给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放款,业务到期核心企业向保理公司支付保理款。如果支付给法律关系中的第三方有障碍时,可以支付给保理企业控制的上下游企业回款账户,以确保资金安全。这个业务链条中,有核心企业做为高信用主体,有履约能力且有履约意愿,信用风险较低。这样的业务真是躺平就能挣钱啊。可惜,这种业务还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你问为什么?那我不能告诉你。

二、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做保理?

那到底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做保理呢?做为一个不资深且在处于中原腹地保理人,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点要具备:

1.   供应链条要有一定长度,且有一定账期存在,现付结的业务还有资产流转的动能吗?

2.   中小微企业角度视角看,需要要借用核心企业(强势甲方)的信用,否则保理公司无法确认这笔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如何实现放款?新的问题,即是强势甲方又为何会配合确认呢?几点原因,一是国家宏观层面会有政策要求企业有义务配合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微笑)。二来部分合资企业(外企类)并不排斥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行为,部分企业会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支持,在合同义务履约范围内会给予支持(虽不多,但我真见过)。三则是部分业务属于政策明确支持类型,不仅支持金融机构向该类企业放款,更明确出台文件列示合同中回款账户无法变更,确保回款资金的安全,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就具备了。比如政府采购业务,那么这类企业规模小的可以找银行(费率便宜),规模大的企业可以同时开展银行和保理业务,加杠杆,我们一起冲鸭。

3.   依然中小微视角,财务数据不可信没有价值的前提下,进销存、物流、回款(银行流水及发票流)等整个贸易链条真实且完整可查询。这一点对于中小微或许是最难的,不需要你足额纳税,财务审计等,但业务过程中的各环节留痕,做到基本规范,真不是每个小金主们都有这个意识的。这是为什么有些业务看起来是个业务,但没法做的原因。举例,某批发类集散地市场,对各大商户的应收租金是可以拿出来进行盘活,可这些租金有可能直接进个人账了,其它类似业务比如物流费或服务费等都存在这种现象。业务真实,轨迹可循,是找到金融机构合作方的大前提。这么说,我觉得银行简单粗暴的抵押放贷逻辑也没有毛病。

三、保理的本源

没有一笔无缘无故的保理业务。如果偶有一笔,挣一笔钱也没有问题。如果长期是偶发性业务,那这种等同于投机的业务距离风险也快一步之遥了。

保理,现在大都趋于融资业务,或主动或被迫,这是现状。或许保理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供应链主动管理和增信(信用担保问题)。金融机构晴天送伞雨天收的无弹性融资有自己的内存逻辑,按下不表。在此大环境下要切实解决的是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是基于核心企业的大产业背景下的全链条供应链金融服务,是通过业务链的梳理,进行现金链的管理,本质是个业务财务融合的工程。

整个链条紧密严密围绕货物流(含合同流)、信息流、资金流通来开展,避免人为切割业务。核心企业的风险不纯粹在于负债率高低,更多是流动性错配的问题。以供应链管理业务为切入口,借助这种类金融工具从结构、时间、空间多维度,以保证(上下游的承诺)取代融资,以低成本工具取代高成本工具,以主动管理替代被动管理,把自己企业的营运周期优化升级一遍,把它变成个牛X的现金流企业,这比报表的利润重要的多,不然企业分分钟心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28投行论坛

GMT+8, 2025-5-9 19:23 , Processed in 0.0664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