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橙子 于 2022-10-13 17:25 编辑
问题1、关于发行人是否继续满足科创属性相关指标
根据发行人提供的经会计师审阅的2020年财务数据,发行人2020年度营业收入为25,640.48万元,未达到三亿元;2018年至2020年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0.9%,未达到20%。
请发行人说明公司是否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相关要求,是否具备科创属性、符合科创板行业定位。请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回复】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超细金属粉末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羰基铁粉、雾化合金粉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综合服务能力,为超细金属粉末新材料领域领先供应商。公司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羰基金属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境内14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境外发明专利,先后参与制定了《微米级羰基铁粉》等7项国家标准,在金属注射成型喂料、软磁材料、吸波材料、金属3D打印材料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掌握了所生产产品制造领域的完整技术体系,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研发、生产的超细金属粉末及相关制品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材料,主要应用于通讯行业、3C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5G终端等“高精尖”领域,特别是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司以微纳粉体为核心基材开发的微波吸收、电磁屏蔽功能材料,为我军实现现代化隐身作战目标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支撑。
公司主营业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具备科创属性、符合科创板行业定位。
一、公司满足《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相关要求、具备科创属性
(一)申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时,公司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相关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符合行业领域要求
公司所属行业领域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发行人所属行业领域为“先进基础材料”之“一、先进钢铁材料” | □高端装备 | √新材料 | □新能源 | □节能环保 | □生物医药 | □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
公司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的超细金属粉末及相关制品属于新材料领域中的先进钢铁材料,可应用于3C、汽车等领域,公司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发行人所属行业领域为“先进基础材料”之“一、先进钢铁材料”;公司产品属于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的“新材料产业”之“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之“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公司产品符合国家科技部公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之“新材料”中的“金属材料”,具有“高纯金属材料,超细金属材料,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等特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
2、公司符合科创属性要求
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一 | 是否符合 | 指标情况 | 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 | √是 □否 |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发行人研发费 | 计营业收入比例≥5%,或最近三年累计 研发投入金额≥6000万元 |
| 用分别为680.21万元、898.04万元和1,338.70万元,公司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5.42%,在5%以上。 | 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 专利)≥5项 | √是 □否 | 发行人形成最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 | 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0%, 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3亿 | √是 □否 |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发行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649.15万元、20,846.71万元和21,314.01万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5.26%,超过20%。
|
综上,公司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对科创属性和科创板定位的要求,发行人申报时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相关要求。
(二)审核期间,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17年以来复合增长率达30.08%
根据发行人2018年、2019年 和2020年 审计报告:
1、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发行人研发费用分别为898.04万元和1,338.70万元、1,644.50万元,公司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5.72%,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
2、发行人最近三年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5项;
3、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发行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846.71万元、21,314.01万元和25,640.48万元,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0.90%,201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0.08%。
2018年以来,公司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自2018年9月起,公司向美国出口的产品被列入第一批加征关税清单,关税税率从0%调整到10%,2019年5月起,关税税率进一步上升至25%,导致2019年公司向美国的直接出口销售额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公司下游对美出口的国内客户也受到影响,减少了从公司的采购。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影响了公司2019年的收入增长势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对美国销售额(万元) | 468.43 | 1,037.32 | 2,130.88 | 641.30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25,412.81 | 21,016.69 | 20,785.27 | 11,616.58 | 对美国销售产品占公司收入比例 | 1.84% | 4.94% | 10.25% | 5.52% |
在中美贸易摩擦走向不确定的背景下,自2018年底起,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策略,重点开发了超细羰基铁粉、车用软磁粉末、高温合金粉末等优势产品,通过产品的更新迭代提升公司竞争力,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取得了积极的效果,2019年较2018年实现了增长。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公司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了重大影响。在政府有力的领导下,进入二季度,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经济逐步恢复常态,并随着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公司抓住扩大“出口转内销,促进双循环”的机会,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针对国内客户开发新产品替代其进口采购份额,并加大境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同时,随着下游智能手机等3C电子产品和汽车零售市场等在逐步恢复正常,公司的客户作为上述行业的供应商,在下半年加大了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的生产力度,带动公司收入实现良好的增长。同时,2019年底公司收购了广州纳联,进一步增加了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公司积极应对,2020年最终实现营业收入25,640.48万元,较2019年增长20.30%。
综上所述,2017年以来,公司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的不利影响及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的不利影响,但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减轻了外部因素对公司发展的不利影响,公司营业收入2017年以来保持了增长。虽然不同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有所波动,但整体上,201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30.08%。 (三)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预计超过3亿元,2019-2021年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20% 1、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计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 公司2021年一季度主要财务状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1年一季度 | 2020年一季度 | 变动比率 | 营业收入 | 7,686.06 | 3,281.69 | 134.21% |
注2021年一季度业绩 经审阅 未经审计。
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134.21% ,主要系如下原因:
(1)2020年一季度,春节假期较早,且“新冠疫情”对公司当年一季度的销售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2021年一季度,虽然疫情有所反复,但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群众就地过年,部分企业也安排了春节期间的生产计划,下游客户对材料的需求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时,国外市场也在逐步恢复,境外客户的订单较去年同期亦有所增长。
(2)下游3C行业、电子元器件销售持续旺盛,相应产品的功能件、结构件、外观件需求也不断增加,拉动了对注射成型用雾化合金粉及羰基铁粉的需求;同时,公司在2021年初进一步优化了雾化合金粉的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主推高性能的高温雾化合金粉末和高球形度注射成型用粉末,中高端应用市场反馈较好;另外,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电子开发的耐高温软磁粉产品通过近两年的稳定性评价,得到了终端客户的认可,订单相应增加。
2、2021年上半年及全年业绩情况预计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1年1-6月注 | 2020年1-6月 | 变动比率 | 营业收入 | 17,533.49 | 8,431.19 | 107.96% | 项目 | 2021年度注 | 2020年度 | 变动比率 | 营业收入 | 39,864.36 | 25,640.48 | 55.47% |
注:上述业绩预测系公司初步测算的结果,不构成公司的盈利预测或业绩承诺。
随着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旺盛和海外市场的回暖, 公司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33.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96% ;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收入
39,864.36万元,较2020年增长55.47%。对于2021年市场分析如下:
内销方面,从2020年底开始,公司在持续稳定开发羰基系列产品、雾化合金粉系列产品、金属注射成型喂料系列产品高端市场的同时,也瞄准了该类材料在常规产品市场及其他领域的应用,针对常规产品市场开发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高性价比产品,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同时,下游终端应用市场方面,折叠手机及电子穿戴产品等3C产品销售持续旺盛,公司已经在此领域开发了相应的高强度金属注射成型喂料产品,并做好了下一代以减重材料为代表的技术储备,以更好地响应终端客户的需求。在软磁粉方面,除了为新能源汽车电子开发的软磁粉产品已得到客户充分认可、订单增加之外,电子类产品的需求亦不断增加,预计全年电子类产品所需的软磁粉也将持续增加。吸波材料方面,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国防科工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民用市场的扩大,公司吸波材料系列产品以优异的性能获得市场认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此外,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厂家供应链持续切换,部分从国外市场采购的订单转向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市场的空间。
外销方面,随着疫苗的推广,新冠疫情有望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得到控制,境外客户所在地区的疫情得到缓解,国外订单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逐步提升。同时公司重点开发的高球形度雾化合金粉、耐高温羰基铁粉、超细羰基铁粉等明星产品在性能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优势,得到了海外客户的密切关注,多款产品已导入客户产品线,预计在2021年起将逐步放量使用。同时,前述高性能产品附加值较高,可以进一步优化公司整体产品结构,提升盈利水平。经过与相关客户的多次沟通了解,并结合公司在手订单同比显著增长的实际情况,预计国外订单在2021年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根据2021年的预计营业收入,公司营业收入将超过3亿元,公司2019-2021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6.76%,满足《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相关要求,具备科创属性。
(四)公司符合最新修订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要求
类别 | 科创属性评价标准 | 是否符合 | 指标情况 | 常规 指标 | 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6000万元 | √是 □否 | 申报时报告期三年(即2017年度、2018年度及 2019年度)发行人研发费用分别为680.21万元、898.04万元和1,338.70万元,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5.42%,在5%以上。 | 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10% | √是 □否 | 申报时(即2019末)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19.82%。 |
| 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5项 | √是 □否 | 发行人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12项。 | 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3亿 | √是 □否 | 申报时报告期三年(即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发行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649.15万元、20,846.71万元和21,314.01万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5.26%,超过20%。 | 例外 条款 | 拥有的核心技术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国际领先、引领作用或者对于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 □是 √否 | - | 发行人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或者发行人的核心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并将相关技术运用于公司主营业务 | □是 √否 | - | 独立或者牵头承担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 □是 √否 | - | 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设备、关键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并实现了进口替代 | √是 □否 | 1、发行人产品属于《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的“关键产品”或“关键材料”,受到多个“十三五”指导性文件的鼓励,被列为“发展重点”;2、发行人自主研发生产的羰基铁粉等超细金属粉末实现了对德国巴斯夫等国外产品的进口替代。 | 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50项 | □是 √否 | - |
二、关于进口替代的说明
(一)公司以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为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材料公司研发、生产的超细金属粉末及相关制品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材料,主要应用于通讯行业、3C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5G终端等“高精尖”领域,特别是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司以微纳粉体为核心基材开发的微波吸收、电磁屏蔽功能材料,为我军实现现代化隐身作战目标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支撑。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发行人所属行业领域为“先进基础材料”之“一、先进钢铁材料”;公司产品属于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的“新材料产业”之“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之“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公司产品符合国家科技部公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之“新材料”中的“金属材料”,具有“高纯金属材料,超细金属材料,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等特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在充分分析国内外高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其中列明了新材料产业中的24项为重点领域,将金属粉体材料及粉末冶金技术列为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2017年科技部制定的《“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点发展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升级,其中,钢铁材料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我国“十一五”(2006-2010年)、“十二五”(2011-2015年)和“十三五”(2016-2020年)计划规划纲要反复提及并强调集中突破新材料领域核心技术。
为推动超细金属粉末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政策。
发布 时间 | 政策/法律法规名称 | 发文 单位 | 相关内容 | 2020年 9月 |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 发改委等四部门 | 加快新材料产业强弱项,实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升重点新材料品种研发技术水平,加快前沿新材料推广应用。 | 2019年 12月 |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 | 工信部 | 新材料种类增加至331种,先进钢铁材料有40个品类产品,其中新型注射成型铁基粉末、粉末锻造低合金钢、注射成型软磁材料、注射成型高温合金等品种都在列。 | 2019年 10月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 发改委 | 明确提出高性能不锈钢,高温合金,高纯度、高品质合金粉末,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及其他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为鼓励类产业。 | 2018年 11月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 国家统计局 | 对新材料产业目录做了细化完善,并首次将39类先进钢铁材料列入新材料产业目录。包括先进制造基础零部件用钢制造、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加工、先进轨道交通用钢加工、新型高强塑汽车钢加工、能源用钢加工、能源油气钻采集储用钢加工、石化压力容器用钢加工、新一代功能复合化建筑用钢加工、高性能工程、矿山及农业机械用钢加工、高品质不锈钢及耐蚀合金加工、其他先进钢铁材料制造、先进钢铁材料制品制造12类。 | 2018年 4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 工信部 财政部 | 到2020年,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材料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通过采用中介服务和在线交易相结合的形式,为新材料生产企业与设计、应用单位供需对接服务,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实现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优化。 | 2018年 3月 | 《新材料标准领航计划(2018-2020年)》 | 质检总局、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等部门 | 从新材料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特点出发,科学规划标准化体系,明确新材料标准建设的方向,到2020年,完成制修订600项新材料标准,构建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重点制动100项“领航”标准,规范和引领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 | 2018年 1月 | 两部委关于印发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 | 工信部 财政部 | 以新材料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为主联合组建,吸收产业链相关单位,衔接已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打破技术与行业壁垒,实现新材料与终端产品协同联动,定期研究制定关键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出新材料需求指南。构建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解决新材料测试评价的瓶颈和短板,提升测试评价能力和水平,为新材料 |
| 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
| 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建成若干个行业中心。 | 2018年 1月 | 《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2018年本)》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确定了10个重点产业,细化为62项细分领域,明确了国家重点发展和亟需知识产权支持的重点产业。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作为先进基础新材料,成为《目录》中支持的重点产业。 | 2017年 12月 |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 发改委 | 强调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市场潜力大、附加价值高的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国相关材料关键技术进步,使一批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新材料实现自主生产并填补国内空白。 | 2017年 11月 |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发改委 | 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新材料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及零部件用钢材料,高铁关键零部件用钢材料和高性能硅钢材料等。 | 2017年 4月 |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科技部 | 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等量大面广的基础性原材料技术提升,实现重点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重点研究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材料表面工程技术、3D打印材料与粉末冶金技术等关键材料和技术,实现我国高性能结构材料研究与应用的跨越发展。 | 2016年 12月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国务院 | 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到2020年,力争使若干新材料品种进入全球供应链。提高新材料附加值,打造新材料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 2016年 12月 |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 工信部 发改委 科技部 财政部 | 加快推动先进基础材料工业转型升级,以基础零部件用先进钢铁材料为重点,重点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先进基础材料国际竞争力。研究金属球形粉末成形与制备技术,开发空心粉率低、颗粒形状规则、粒度均匀、杂质元素含量低的金属粉末。 | 2015年 9月 | 《中国制造2025》 | 国务院 |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等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 | 2015年 9月 |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 明确了新材料等10大领域以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突破先进装备用钢的材料、设计、制造及应用评价系列关键技术,高效节能电机、高档汽车等先进装备用关键零部件用钢铁材料国内自给率2020年达到80%,2025年力争全面自给,关键零部件寿命提高1倍以上。 |
综上,公司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超细金属粉末及相关制品,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材料。
(二)发行人核心技术产品超细金属粉末在国内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中高端领域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1)公司在羰基铁粉领域为全球重要供应商,与巴斯夫等巨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
(以下部分楷体加粗内容在招股说明书“第六节 业务与技术、二、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三)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3)行业竞争格局”处补充披露。)
A、关于羰基铁粉
中国钢结构协会粉末冶金分会出具如下说明:
“羰基铁粉是目前能够采用工业化技术生产的粒度最细、纯度最高、球形外观最好的铁粉,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生产羰基铁粉。全球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最早开始生产羰基铁粉,在世界范围内,羰基铁粉行业长期处于德国巴斯夫的控制之下,在2015年前,国内市场BASF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中高端市场(如电感用羰基铁基软磁粉末)在95%以上。
经过长期的努力,公司打破了德国巴斯夫在中高端羰基铁粉领域的垄断,在国内实现了羰基铁粉的规模化生产,实现了进口替代。公司在超细羰基铁粉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技术水平上达到国际标准,为羰基铁粉细分市场的全球重要生产企业,与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展开竞争。公司生产的羰基铁粉产品,其颗粒直径在微米级,其微结构能够控制在纳米级。公司生产的羰基铁粉产品已成为金属注射成型、高密度合金、人造金刚石及金刚石工具、软磁材料等行业进口羰基铁粉的替代产品。
近年来,巴斯夫产品、发行人产品在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
国际公司 | 2015年之前 | 2018年 | 2019年 | 巴斯夫在国内羰基铁市场占有率 | >80% | <20% | <10% | 巴斯夫在国内羰基铁基软磁粉末市场占有率 | >95% | <40% | <30% | 发行人在国内羰基铁市场占有率 | <10% | >25% | >30% | 发行人在国内羰基铁基软磁粉末市场占有率 | 0 | >40% | >50% |
” B、关于雾化合金粉
关于雾化合金粉,中国钢结构协会粉末冶金分会出具说明:“雾化合金粉末具备优良的耐腐蚀性能,通过金属注射成型等工艺成型后,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消费电子、5G终端等场景。英国Sandvik Osprey、日本Atmix长期分别在气雾化合金粉、水雾化合金粉占据国内市场中高端市场。该公司已量产的铁基、钴基等合金粉产品,品质稳定,使用该产品成型后密度高、机械性能强,在国内雾化合金粉中高端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替代率逐步提高。”
(2)发行人的超细金属粉末及相关深加工制品实现了对国外产品的进口替代。根据东莞市环钜精密五金有限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VIVO手机)、东莞市多盟精密五金有限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OPPO智能手表)、广州市华维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华为无线耳机)、博深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高铁刹车片)、航天科工武汉磁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璜峪电磁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凯洋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中山市设科电子有限公司、三积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山东金聚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江苏盛成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同心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武汉磁电等企业出具的说明:在向悦安新材采购前,各企业只能从德国巴斯夫采购,近年来悦安新材逐渐取代德国巴斯夫成为各企业主要供应商。悦安新材的产品技术领先、品质优异,在关键技术指标上达到了世界行业领先水平,并且成本、服务方面有很大优势,其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与进口产品相比,悦安新材的产品关键性能优异且各批次间质量稳定。
发行人的超细金属粉末及相关深加工制品实现了对日本Atmix产品的进口替代。根据深圳市岑科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固电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具的说明:在向悦安新材采购前,各企业只能从日本Atmix采购,近年来悦安新材逐渐取代日本Atmix成为各企业主要供应商。悦安新材的产品技术领先、品质优异,在关键技术指标上达到了世界行业领先水平,并且成本、服务方面有很大优势,其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与进口产品相比,悦安新材的产品关键性能优异且各批次间质量稳定。根据精研科技出具的说明,自2015年开始,悦安新材的产品逐步部分替代了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的同类进口产品,悦安新材的产品关键性能优异且各批次间质量稳定。
另外,悦安新材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本着降本和替代国外产品的目的开发高端不锈钢喂料应用MIM生产手机结构件和外观件,悦安新材的多个型号的新材料大批量运用到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相关产品中。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粉末冶金分会出具的说明:悦安新材的产品在性能指标上达到了国际水准,质量稳定,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实现了向发达国家的出口。
(3)行业专家意见发行人长期深耕超细金属粉体材料领域,获得了业内著名专家的认可,Randall M German教授、王秀梅教授、齐欢教授、张天翔研究员认为:“悦安新材以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替代巴斯夫等公司的产品,已取得客户对产品品质的高度认同。”
中国工程院黄伯云院士认为:“高性能超细金属粉体材料是粉末冶金新材料非常重要的一类原材料,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关键材料,被列入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羰基金属粉末是超细金属粉体材料领域技术含量最高的金属粉末之一,在3C产业、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装备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悦安新材是我国羰基铁粉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羰基铁粉及其深加工制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替代德国巴斯夫(BASF)等国外行业巨头的同类进口产品,解决了我国航天航空、国防工业等领域相关材料的“卡脖子”难题,保障了国家战略安全,应用前景广阔。”
(4)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意见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意见:“该公司研发、生产的超细金属粉体及相关制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工业制造基础原材料,为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材料,属于《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的“关键产品”或“关键材料”,受到多个“十三五”指导性文件的鼓励,被列为“发展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通讯行业、3C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5G终端、国防军工等“高精尖”领域。
该公司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科技”核心技术,其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多项性能技术指标均优于德国巴斯夫、日本Atmix等国际竞争对手的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实现了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该公司的产品特别是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以高性能羰基铁粉等微纳粉体为核心基材开发的微波吸收、电磁屏蔽功能材料,为我军实现现代化隐身作战目标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支撑,替代了进口材料,在国防隐身领域解决了西方对我国关键材料“卡脖子”的情况。
悦安新材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材料,并实现了进口替代;悦安新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
(三)发行人与国外主要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关键指标对比情况,发行人核心技术产品具备技术先进性1、参数比较发行人核心技术产品的主要国外竞争对手情况如下:
竞争产品 | 竞争公司 | 所在国家 | 竞争公司地位 | 羰基铁粉、软磁粉 | BASF | 德国 | 全球500强公司 | 金属注射成型喂料 | BASF | 德国 | 全球500强公司 | 雾化合金粉(水雾化) | ATMIX | 日本 | 日本企业Epson子公司 | 雾化合金粉(气雾化) | Sandvik Osprey | 英国 | 全球500强Sandvik子公司 |
超细金属粉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工业制造基础原材料,粉末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下游客户制成零部件的相关性能。发行人核心技术成品为微纳超细金属粉体,多项性能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外竞品,实现了进口替代,具体对比情况如下(因产品型号众多,难以将所有产品与竞品进行全面比较,因此以公司主要细分产品进行对比分析):
产品 类别 | 产品举例 | 关键参数 | 发行人指标 | 国外 竞品指标 | 发行人 产品优势 | 发行人产品对客户制成零部件的性能提升 | 羰基 铁粉 | T6系列 | 粉末细度 | D50≤1.2微米 | D50在1.5微米左右(BASF公司) | 粉末细度低 | 制成超微电感后功耗降低 | 雾化 合金 粉 | 水雾化不锈钢粉末/钴基合金粉末 | 粉末振实密度 | ≥4.8 g/cm3 | ≥4.6g/cm3 (ATMIX公司) | 粉末振实密度高 | 制成零部件后烧结密度升高,机械强度提高 | 金属 注射 成型 喂料 | 316L-G | 烧结后零部件密度 | ≥7.95 g/cm3 | ≥7.9g/cm3 (BASF公司) | 烧结后零部件密度高 | 制成零部件后烧结密度升高,机械强度提高 | 孔隙率 | ≤0.2% | ≤0.4% (BASF公司) | 孔隙率 | 制成零部件后表面光洁度提高,适用于外观要求高的零部件 | 收缩率 | ±0.002 | ±0.004 (BASF公司) | 收缩率 | 制成零部件后尺寸精度控制更精确,良品率高 | 17-4PHN | 烧结后零部件密度 | ≥7.85 g/cm3 | ≥7.70g/cm3(BASF公司) | 烧结后零部件密度高 | 制成零部件后烧结密度升高,机械强度提高 | 软磁 粉 | T8HA系列 | 工作温度等级 | 155℃ | 130℃ (BASF公司) | 工作温度等级 | 制成元器件后适用于汽车等对使用环境要求高的场景 | T8A3系列 | 磁导率 | ≥27.0 | ≥25.0 (BASF公司) | 磁导率 | 制成元器件电磁性能更高,降低功耗 |
数据来源:相关企业的产品手册及下游客户的沟通记录。 2、协会说明中国钢结构协会粉末冶金分会就公司部分产品进行了分析,具体对比情况如下:
| 国外同类产品参数 | 悦安新材产品参数 | 注释 | 超细羰基 铁粉 | D50在1.5微米左右 | D50可达1.2微米以下 | 制成超微电感后功耗降低 | 软磁粉末 | 工作耐温等级130度左右 | 工作耐温等级超过150度 | 制成元器件后适用于汽车等对使用环境要求高的场景 |
综上,通过发行人与国外主要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关键指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发行人核心技术产品具备技术先进性。
(四)发行人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从发行人产品对应的下游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广阔,以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为代表的典型应用场景发展迅速、需求增长势头明显。随着公司的产能逐步释放、新成分材料产品量产,规模、成本、质量等方面优势凸显,销售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更多行业提供基础原材料,并进一步扩大进口替代规模。
1、下游市场广阔,应用需求前景明朗 超细金属粉体新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工业制造基础原材料,应用广泛,成长空间巨大。麦肯锡在“未来的工厂”(Factory of the Future)研究报告中,认定3D打印及金属注射成型为未来顶尖制造技术方向。发行人的下游客户使用金属注射成型及3D打印为代表的先进粉末冶金工艺,不断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
公司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及产业化、生产工艺的技术攻关,丰富自身产品种类,推动亚微米及纳米级金属粉体新材料产业化,满足下游3C电子元器件、高端汽车精密零部件、金刚石工具等高端应用领域的差异化需求,为超细金属粉体新材料应用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在更高附加值的特种金属粉体新材料应用发展方面,公司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及外部科研院校合作,加强相关产品的应用研发,深度服务3D打印增材制造、智能终端电磁屏蔽、磁流变液、微波吸收、食品药品添加剂等超细金属粉体新材料特种应用场景的配套供应链,满足高端市场的新兴需求。
2、公司自主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覆盖了超细金属粉体材料的多产品领域,为公司进一步参与国内进口替代、国际竞争提供了基础支撑 公司深耕超细金属粉体新材料领域多年,专业深入研究开发新型超细金属粉末新材料,具有行业领先的研发综合能力。公司通过研发掌握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工业化生产具有超细、高纯、单个粉体特殊微结构、特殊功能性能的金属粉体产品,广泛应用在新工业制造领域;核心专利技术包括了专用关键设备、装备(含新材料应用端配套)制造,生产流程的关键核心工艺、软件自动控制系统,及包含整个产品制造领域完整的技术体系,通过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并完善了包括纯铁粉、铁基合金粉、钴基合金粉、镍基合金粉等多类型材料的产品目录,保持了较强的技术领先性和核心竞争力。
3、公司前期的研发积淀及发展战略有望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一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战略,注重技术研发投入及科研项目产业化。公司设立以来已完成了江西省高新产业重大项目“微米级羰基铁粉产业化”、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年产2,000吨高性能磁粉芯用羰基铁粉高技术产业化”、2012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压循环制备羰基铁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性能低成本双喷嘴气雾化微细球形金属粉末的研发及产业化”等一系列研发产业化项目。发行人能够将自身积累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经营成果,并持续投入进行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研究,为公司规模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4、微纳金属粉体材料的新兴应用领域有望拉动产品市场的结构性增长 随着5G智能终端设备及汽车电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兴的重金属水处理、磁性油墨、细胞免疫治疗等应用不断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相应配套的高性能结构型、功能型金属粉体材料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将充分利用下游市场发展机遇,持续提升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研发产业化攻关,保持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公司技术实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成为超细金属粉体新材料领域领先供应商。
(五)发行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经营,主要产品全部为核心技术产品 发行人产品主要包括羰基铁粉系列产品、雾化合金粉系列产品、软磁粉系列产品、金属注射成型喂料系列产品、吸波材料系列产品等五类产品。其中,软磁粉系列产品、金属注射成型喂料系列产品、吸波材料系列产品均可由羰基铁粉系列产品、雾化合金粉系列产品深加工制成,公司掌握了所生产产品制造领域的完整技术体系,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全部由核心技术产品构成,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部分核心技术已申请相关专利,不存在属于行业通用技术的情况。
发行人上述五类产品全部为核心技术产品,核心技术产品的划分依据是该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发明专利与核心非专利技术情况。发行人五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情况如下:
序号 | 产品名称 | 技术水平及特点 | 核心技术名称 | 1 | 羰基铁粉系列产品 | 1、高压循环合成羰基铁及常压热分解制备羰基铁粉技术:①合成羰基铁:多孔海绵铁原料和一氧化碳在15.0-20.0MPa条件下在合成釜中进行合成反应,出合成釜的混合气体经冷冻将羰基铁与一氧化碳分离,循环压缩机将分离后的一氧化碳重新送入合成釜中,生成的羰基铁进入下一工序。实现了高压气体循环、反应物气-液相动态平衡,提高了合成羰化率,合成周期缩短为3天。②羰基铁热分解:羰基铁液体经过滤净化,于热分解器内在一定的温度和常压条件下,汽化热分解成微米级羰基铁粉;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净化提纯后送至合成工序循环使用,铁粉送入下一工序处理。生产过程只需补充少量新鲜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2、高性能磁粉芯用超细羰基铁粉制备技术:羰基铁粉属微米级粉末,微观下具有洋葱球层状结构,不同的热分解生产条件对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电磁性能影响较大。该技术是在羰基铁分解炉内同时通入五羰基铁、氨气和微量特种气体,通过控制分解条件,生成层状晶格数量多、层状结构完整,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超细羰基铁粉,并在分解炉下部的集料仓内用混合气体对羰基铁粉进行钝化处理,使原粉表面生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以防止遇空气进一步氧化或自燃。该技术生产出的羰基铁粉磁导率高,涡流损耗小,电磁性能优良。3、超细羰基铁粉热处理技术:羰基铁热解生产的羰基铁粉中含有碳、氧等杂质,这些杂质直接影响到金属磁粉芯的磁性能,必须在高温和氢气气氛下脱除,但由于羰基铁粉粒度细,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烧结现象。该技术是对羰基铁基础粉末进行粒度分级,并用纳米材料对粉末颗粒表面均匀包覆进而将其隔离,形成一层纳米级的薄膜,可在800下进行热处理而不发生烧结,不仅保持了原有基础粉末的粒度分布, | 1、高压循环合成羰基铁及常压热分解制备羰基铁粉技术 2、高性能磁粉芯用超细羰基铁粉制备技术 3、超细羰基铁粉热处理技术 4、用于高频无极灯电路的高性能金属磁粉芯制备技术 |
| | 而且使粉末中的杂质大幅下降,提高了粉末的磁性能。 |
| 2 | 雾化合金粉系列产品 | 1、高品质、低成本气雾化粉末制备技术:气雾化制粉工艺是一个多相流相互耦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制粉的性能和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该技术对气雾化系统的进料组件、雾化喷嘴、雾化塔以及雾化气体条件进行了集成创新,产出的粉末具有细粉收得率高、粒度分布窄、杂质含量低和卫星粉少的特点。2、离心雾化制粉技术:该技术对离心雾化制粉工艺进行集成创新,采用多级离心盘、等离子组合离心雾化制粉装置等,使其可用于生产钛粉、钴铬合金粉等高熔点的球形或类球形金属粉末,提高了粉末性能,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 1、高品质、低成本气雾化粉末制备技术 2、离心雾化制粉技术 3、基于羰基金属络合物的3D打印快速成型装置及方法 | 3 | 软磁粉系列产品 | 公司对自产羰基铁粉、雾化合金粉的基础粉末进行粒度分级,选用适合的粉末用纳米材料对粉末颗粒表面均匀包覆进而将其隔离,形成一层纳米级的薄膜,可在900下进行高温热处理粉末不会烧结,使粉末中杂质大幅下降,磁性能迅速提高。在后续处理中使用多种无机或有机物配制的包覆液进行液体搅拌,在其表面形成均匀包裹的纳米绝缘膜,得到高磁导率、低损耗、耐腐蚀、抗高温的磁性粉末,其技术路线先进可靠,产品性能稳定。 | 1、高性能磁粉芯用超细羰基铁粉制备技术 2、超细羰基铁粉热处理技术 3、用于高频无极灯电路的高性能金属磁粉芯制备技术 | 4 | 金属注射成型喂料系列产品 | 公司喂料使用自产的微米级羰基铁粉和超细雾化合金粉末,采用高精度检测设备控制粉末的粒度、振实、元素等性能指标,以确保喂料成品的稳定性以及高的烧结密度和优异的材料性能。公司喂料车间为无尘车间,避免了产品的污染。公司喂料产品收缩率和熔体指数均匀性高、稳定性好,行业喂料收缩率批次波动范围为±0.004,公司可以控制在±0.002。公司自主研发了独特的喂料粘结剂体系,生产的喂料具有流动性高、脱脂效率快、喂料循环次数多的优点,行业普遍推荐喂料循环使用4次,我司喂料可以使用10次以上,有效的降低了客户的生产成本,尤其适合于应用在电子薄壁零件的生产。产品已广泛用于手机及汽车零部件中。 | 1、高物性差异粉末均质化混粉技术 2、系列注射成型喂料复配技术 | 5 | 吸波材料系列产品 | 公司采用微米级羰基铁粉或球形合金粉末为原材料,控制粉末粒径和粒度分布,通过特殊粉末处理和化学表面包覆工艺,采用球磨工艺,有效的实现粉末片状化的改型,且制备的粉末径厚比大、厚度薄、表面光洁、碎粉少,从而使其具有高磁导率、低介电、高磁损耗和阻抗匹配特性好的特点,加上膨化分层技术和晶化处理工艺,消除粉末前期加工中的应力,合理控制晶粒生长速度与大小,实现了粉末的改性,提高了粉体的磁导率、降低磁损耗、提高品质因素,适于作0.5GHz-18GHz范围内的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采用成膜物质、助剂和微波吸收粉末复合而成的微波吸收涂料,以及采用橡胶基体材料、橡胶专用助剂和微波吸收粉末复合而成微波吸收胶片,具有优良的微波吸收性能、机械力学性能、耐环境性能。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应用于国防、移动电话、射频模块、机站、电脑、RFID、人体防护等领域。 | 1、球形金属粉末高效均质片状化加工技术 2、超细羰基铁粉热处理技术 |
如上表,发行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经营,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全部为核心技术产品。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全部由核心技术产品构成,全部为核心技术收入。 报告期内,发行人核心技术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0年度 | 2019年度 | 2018年度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羰基铁粉系列产品 | 6,454.54 | 25.40 | 7,117.12 | 33.86 | 6,810.03 | 32.76 | 雾化合金粉系列产品 | 10,998.08 | 43.28 | 5,848.02 | 27.83 | 4,423.73 | 21.28 | 软磁粉系列产品 | 6,479.21 | 25.50 | 4,724.35 | 22.48 | 7,202.20 | 34.65 | 金属注射成型喂料系列产品 | 1,084.32 | 4.27 | 2,795.41 | 13.30 | 2,321.99 | 11.17 | 吸波材料系列产品 | 396.65 | 1.56 | 531.79 | 2.53 | 27.31 | 0.13 | 合计 | 25,412.81 | 100.00 | 21,016.69 | 100 | 20,785.27 | 100 |
综上,公司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材料,并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公司具备关键核心技术并主要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了所生产产品制造领域的完整技术体系,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公司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规定,公司主营业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具备科创属性、符合科创板行业定位。
【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师的核查意见】
针对上述事项,保荐机构及律师、会计师核查程序如下:
(1)取得了公司所在行业的专业书籍、行业报告、同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对发行人所处行业进行深入整理分析;中介机构查阅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国家“十一五”(2006-2010年)、“十二五”(2011-2015年)和“十三五”(2016-2020年)计划规划纲要等相关权威产业分类目录、规划,对发行人所属行业领域进行深入论证分析;
(2)查阅了发行人研发投入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落实记录,取得发行人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明细表、研发人员信息表、报告期内项目形成的专利成果、研发项目进度明细表,并制作了研发投入分析表,核查了发行人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及其变动真实性、合理性,并通过研发投入与收入增长分析、同行业公司对比分析确认研发投入合理性。
(3)现场查验了发行人提供的其拥有的专利证书等权属证明文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电子申请网申请办理了专利登记簿副本,以邮寄的形式获得该等文件并进行了核验;核查了发行人专利、核心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其与主要产品的对应关系;
(4)取得了发行人报告期内财务报表,核查了发行人收入确认政策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取得了销售收入主要客户明细表及报告期内销售明细表,现场走访核查了发行人主要客户,对发行人报告期营业收入进行了“截止性测试”和“销售与收款的穿行测试”,并对重要经销商核查终端销售情况,核查发行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是否真实、准确。
(5)分析了报告期内发行人收入的产品构成、地域构成及其变动情况,取得主要客户报告期内各年销售变动表、发行人主要产品报告期价格变动的资料、发行人主要产品报告期销量变动的资料,核查发行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6)查阅了客户、协会 、政府相关部门 出具的说明。
(7)查阅行业专家的说明。
核查意见:
经核查,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师认为:发行人满足《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相关要求,具备科创属性、符合科创板行业定位。 |